加入 xLog#
2023 年 3 月,由去年 12 月 OpenAI 发布 ChatGPT 引发的新一輪 AI 熱潮讓幾乎每一個關心新技術的人感到信息過載,每天時間線上都會出現某公司發布的新 AI 工具的加入 waitlist 的消息或者新的利用 OpenAI 的 api 開發的工具。這確實讓我感受到此刻是一個特殊的時刻,想要記錄些東西。之前想用 apple 的備忘錄記錄,但是之前有聽過某用戶 iCloud 數據丟失無法找回的消息,所以想找個其他的什麼地方。也是在 Twitter 的時間線上看到過 @DIYgod 和 @songkeys 提到 xLog,說寫博客就有獎金(現在去看了他們的主頁,似乎他們都是這個平台的利益相關者,哈哈)但是沒有立刻來加入,但是昨天在時間線上看到 @pseudo_yu,點進他的博客發現他是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了區塊鏈開發者,讓我很感興趣,決定加入 xLog(不過似乎他的工作也跟這個平台有關係),也就是說目前我知道的 xLog 的用戶都是這個平台內部的人。有人說這次 AI 浪潮把元宇宙和區塊鏈的消息都衝沒了,不過我還是對這些保有好奇的態度。
WhoIam#
我是一個國內普通大學的光學相關專業的碩士畢業生,現在是杭州某企業的前端開發工程師。選擇光學是因為高中的時候看了某大學貼吧的一個帖子,一個光學專業的博士生是這個貼吧的名人,讓我印象深刻,就選了這個專業。我自覺天資聰穎,卻學習不甚用功,從初中開始數學就成了短板(我覺得跟當時家庭發生變故有關係)但依靠其他學科優勢還是曾在高中獨領風騷,最後高考數學徹底崩盤考了 50 分,勉強上了個普通本科學校。在本科時,覺得他人心智均不如我,難以交流,只一二人能入我之眼。今時年逾廿八才覺自己那時眼界是如此之低,年輕又優秀之人眾矣,我萬萬不及。本科學校眾教授在課上也是照本宣科,我又在課上喜歡裝好學生,實際上又不學習,白白浪費許多時光,掛了很多科,當時覺得家徒四壁也無法支持我去國外讀書,對績點也不重視。那時候喜歡刷知乎,有一個知乎用戶 @bobozeng 居然和我是同一個專業,當然他比我優秀太多,看了他的經歷和知乎上的很多跟我這個專業相關的內容,比當時身邊同學多獲得了很多信息,開始考慮未來的事。(還記得那一年守望先鋒剛出,那個夏天玩得痛快,還玩了爐石。)我決定考研,第一步當然是順利畢業,那一年我一學期加上重修一共通過了十二門課的考試。還想學 Python,讀完了廖雪峰網站的所有內容(我學東西有個毛病就是先把文檔完整看一遍)。那時候有個室友在自學 JavaScript,現在想來如果跟他一樣選擇了 JS,然後去工作,就能趕上上一波互聯網熱潮了。考研還是選擇了考本專業,要考數學一,所以我做了好幾個月數學題,但仍不得要領,似懂非懂,其他科目自信不用學。考完研又覺得數學無藥可救,當天晚上頭痛欲裂還去電影院看了妖貓傳。那年放假,我無處可去,去了外地一個親戚家,沒想到她是做傳銷的,我在那裡沒事幹天天刷美劇。考研結果出來數學四十幾分剛過國家線(也許是命運的抉擇,那年數學很難),我感覺進不了報考的學校的復試,天天開始刷調劑信息,沒有準備復試。誰知道後來居然讓我去復試,但是我已聯繫好調劑的學校,又沒有準備,就放棄了復試。來了調劑的學校讀研以後,還是那種感覺,身邊都是庸人。讀研時,需要動手用激光器實驗,我相當努力用功,但實驗我還是一竅不通。在實驗室還有一項是經常需要自己維修實驗機器,這一點我覺得是我在讀研學到最多的,維修的過程中導師的指導讓我第一次體驗到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感覺。讀研我有幾點體會 1. 論文的插圖要精美,導師甚至給我們買一個設計教學網站的會員(我不太感興趣)2. 科研是有學閥的,象牙塔也不是純潔的,大家都會看你的師承。我的導師是一個剛開始收學生不久的青椒,所以對我給不到太多的幫助。他見我對編程有些興趣,又對實驗找不到門路,正好那時又是深度學習的熱潮,各學科都在蹭熱度發論文,就讓我往這個方向做實驗。他對深度學習也不了解,我就自己看些論文,學了點 TensorFlow 和 Pytorch,用實驗室的老電腦跑跑數據。那時候經常看 b 站,感謝 b 站 up 主 @霹靂吧啦 Wz,當時我看了他講 ResNet 的視頻讓我真正的開始懂一些皮毛,那時候像他一樣真正懂的又願意講的人還不多,後來他的視頻的價值被更多人發現了,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評論裡叫他導師。當然現在李沐等專業學者也有分享硬核的知識,我也問了 ChatGPT 當時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都得到了回答,現在的初學者比我當時幸福多了。入了深度學習的門以後,再看光學那些蹭熱度的文章使用的也是很簡單的方法,又沒有公布代碼、模型、權重、數據集的傳統,難以複現,我在和來講座的教授交流後對這方面也失去了興趣。那時候已快要畢業,我覺得以我的水平難以把深度學習作為職業,也來不及再學習,說實在的讀研又沒學光學相關的東西(學校沒有針對傳統光學的培養,唯一一個此方向的老教授已退休),經過研究決定自學前端。學了 HTML,CSS,JavaScript 和 Vue,學習過程中把阮一峰的 JS 網站 (https://es6.ruanyifeng.com/) 和現代 JavaScript 教程(https://zh.javascript.info/) 和 Vue 的官方文檔看了好幾遍(感謝這些優秀的文檔)。學得差不多以後我記得已是當年的十一月,開始投簡歷,因為本科和碩士都遠離家鄉,投簡歷只在離家近的杭州挑了公司投。當時就在牛客網上看看面經,面試都是通過電話面的,前幾家公司面試都沒下文,其實準備的也不夠。面試過程中得知了阿里前端訓練營的活動,我加入以後因為當時忙著畢業時間來不及也沒怎麼學,現在還想學前端的學生朋友可以加入試試應該會很有幫助,字節跳動也有類似的訓練營。又面了一家小公司,條件很好,我特別想去,但是沒有通過在線寫代碼的面試。最後投了一家公司,面試很簡單,但給了當時絕望的我超預期的工資,我很感謝。入職以後,辦公條件很差,工作很忙,但也學了不少東西,直到最近感覺工作中學不到新東西了,同事又感覺對技術沒有熱情,僅僅為了完成工作,新來的應屆生技術水平很差,跟我來的時候完全沒法比。工作時間特別長,公司電腦網絡封鎖,私下難找時間學習,想裸辭又常常聽到外面行情不好的消息,覺得現在的工作又還行?想出國重新讀書又被當時的低績點所累,現在就是盡量抽點時間學學技術和英語,這就是我現在的情況。最近的 AI 技術浪潮,讓我看到新時代的希望,在這個時間節點,身體健康又變得更加重要,也許多活幾年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新技術。
下面聊點別的:
港美股#
看了個視頻介紹中國以前的股票制度,實在太不健全和成熟,如同兒戲,現在 A 股也一直停留在 3000 點上下。我所熟知的公司都是在港美股上市,所以更想要加入交易港美股。註冊了一個長橋交易平台的賬號,還缺一張能夠入金的香港銀行卡,了解到民生銀行可以通過內地見證辦理,需要護照和長期簽證和門檻 30w,前段時間得知的時候還可以再淘寶花 100 塊買尼泊爾簽證,現在已經不行了,只能在 (https://www.evisa.gov.tr/zh) 花四百塊辦土耳其簽證,又諮詢了銀行工作人員得知還需購買 6w 的五年回本的壽險產品才可辦理,條件如此苛刻讓人難以接受。
區塊鏈錢包#
很久以前開了個區塊鏈錢包買了點比特幣(我高中就得知有比特幣這東西,奈何當時家境貧寒),買的時候價格已經是高位了,我當時的錢包的助記詞還是 12 個中文漢字,剛才想用 metamask 登錄 xLog 居然不支持中文提示詞,重新創建錢包以後發現 metamask 還不支持比特幣,只能選擇另一個 coinbase 的錢包了,不過在 metamask 的錢包助記詞也能在 coinbase 使用,是已經被加入區塊鏈了嗎,有待了解。xLog 登錄時用 coinbase 的錢包 app 掃碼,先是提示連接了 crossbell,然後等了很久也沒其他提示和下一步操作。過了幾分鐘後再用 wallet app 掃碼提示切換到 Crossbell 網絡,還有個警告:"切換到未知網絡時要小心,切換前請驗證詳細信息。"這個是會有什麼風險,也有待了解
接下來想寫的內容#
- ChatGPT 和 OpenAI 及微軟的其他周邊項目體驗
- 使用 AI 幫助學習英語
- 適合國內用戶使用的國外電話卡,用於註冊 + 86 無法註冊的賬號
- 適合國內用戶使用的虛擬銀行卡,用於支付國內銀行卡無法使用的付費服務
- 體驗 Midjourney
- 讀 React 新文檔
xLog 使用體驗#
推薦使用 MetaMask 瀏覽器擴展程序登錄,我一開始選的 Coinbase wallet,需要和手機上的 app 交互,兩邊互相經常收不到消息,體驗太差了,不過 MetaMask 錢包收不了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