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xLog#
2023 年 3 月,由去年 12 月 OpenAI 发布 ChatGPT 引发的新一轮 AI 热潮让几乎每一个关心新技术的人感到信息过载,每天时间线上都会出现某公司发布的新 AI 工具的加入 waitlist 的消息或者新的利用 OpenAI 的 api 开发的工具。这确实让我感受到此刻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想要记录些东西。之前想用 apple 的备忘录记录,但是之前有听过某用户 iCloud 数据丢失无法找回的消息,所以想找个其他的什么地方。也是在 Twitter 的时间线上看到过 @DIYgod 和 @songkeys 提到 xLog,说写博客就有奖金(现在去看了他们的主页,似乎他们都是这个平台的利益相关者,哈哈)但是没有立刻来加入,但是昨天在时间线上看到 @pseudo_yu,点进他的博客发现他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后来成为了区块链开发者,让我很感兴趣,决定加入 xLog(不过似乎他的工作也跟这个平台有关系),也就是说目前我知道的 xLog 的用户都是这个平台内部的人。有人说这次 AI 浪潮把元宇宙和区块链的消息都冲没了,不过我还是对这些保有好奇的态度。
WhoIam#
我是一个国内普通大学的光学相关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现在是杭州某企业的前端开发工程师。选择光学是因为高中的时候看了某大学贴吧的一个帖子,一个光学专业的博士生是这个贴吧的名人,让我印象深刻,就选了这个专业。我自觉天资聪颖,却学习不甚用功,从初中开始数学就成了短板(我觉得跟当时家庭发生变故有关系)但依靠其他学科优势还是曾在高中独领风骚,最后高考数学彻底崩盘考了 50 分,勉强上了个普通本科学校。在本科时,觉得他人心智均不如我,难以交流,只一二人能入我之眼。今时年逾廿八才觉自己那时眼界是如此之低,年轻又优秀之人众矣,我万万不及。本科学校众教授在课上也是照本宣科,我又在课上喜欢装好学生,实际上又不学习,白白浪费许多时光,挂了很多科,当时觉得家徒四壁也无法支持我去国外读书,对绩点也不重视。那时候喜欢刷知乎,有一个知乎用户 @bobozeng 居然和我是同一个专业,当然他比我优秀太多,看了他的经历和知乎上的很多跟我这个专业相关的内容,比当时身边同学多获得了很多信息,开始考虑未来的事。(还记得那一年守望先锋刚出,那个夏天玩得痛快,还玩了炉石。)我决定考研,第一步当然是顺利毕业,那一年我一学期加上重修一共通过了十二门课的考试。还想学 Python,读完了廖雪峰网站的所有内容(我学东西有个毛病就是先把文档完整看一遍)。那时候有个室友在自学 JavaScript,现在想来如果跟他一样选择了 JS,然后去工作,就能赶上上一波互联网热潮了。考研还是选择了考本专业,要考数学一,所以我做了好几个月数学题,但仍不得要领,似懂非懂,其他科目自信不用学。考完研又觉得数学无药可救,当天晚上头痛欲裂还去电影院看了妖猫传。那年放假,我无处可去,去了外地一个亲戚家,没想到她是做传销的,我在那里没事干天天刷美剧。考研结果出来数学四十几分刚过国家线(也许是命运的抉择,那年数学很难),我感觉进不了报考的学校的复试,天天开始刷调剂信息,没有准备复试。谁知道后来居然让我去复试,但是我已联系好调剂的学校,又没有准备,就放弃了复试。来了调剂的学校读研以后,还是那种感觉,身边都是庸人。读研时,需要动手用激光器实验,我相当努力用功,但实验我还是一窍不通。在实验室还有一项是经常需要自己维修实验机器,这一点我觉得是我在读研学到最多的,维修的过程中导师的指导让我第一次体验到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感觉。读研我有几点体会 1. 论文的插图要精美,导师甚至给我们买一个设计教学网站的会员(我不太感兴趣)2. 科研是有学阀的,象牙塔也不是纯洁的,大家都会看你的师承。我的导师是一个刚开始收学生不久的青椒,所以对我给不到太多的帮助。他见我对编程有些兴趣,又对实验找不到门路,正好那时又是深度学习的热潮,各学科都在蹭热度发论文,就让我往这个方向做实验。他对深度学习也不了解,我就自己看些论文,学了点 TensorFlow 和 Pytorch,用实验室的老电脑跑跑数据。那时候经常看 b 站,感谢 b 站 up 主 @霹雳吧啦 Wz,当时我看了他讲 ResNet 的视频让我真正的开始懂一些皮毛,那时候像他一样真正懂的又愿意讲的人还不多,后来他的视频的价值被更多人发现了,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评论里叫他导师。当然现在李沐等专业学者也有分享硬核的知识,我也问了 ChatGPT 当时困扰我很久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现在的初学者比我当时幸福多了。入了深度学习的门以后,再看光学那些蹭热度的文章使用的也是很简单的方法,又没有公布代码、模型、权重、数据集的传统,难以复现,我在和来讲座的教授交流后对这方面也失去了兴趣。那时候已快要毕业,我觉得以我的水平难以把深度学习作为职业,也来不及再学习,说实在的读研又没学光学相关的东西(学校没有针对传统光学的培养,唯一一个此方向的老教授已退休),经过研究决定自学前端。学了 HTML,CSS,JavaScript 和 Vue,学习过程中把阮一峰的 JS 网站 (https://es6.ruanyifeng.com/) 和现代 JavaScript 教程(https://zh.javascript.info/) 和 Vue 的官方文档看了好几遍(感谢这些优秀的文档)。学得差不多以后我记得已是当年的十一月,开始投简历,因为本科和硕士都远离家乡,投简历只在离家近的杭州挑了公司投。当时就在牛客网上看看面经,面试都是通过电话面的,前几家公司面试都没下文,其实准备的也不够。面试过程中得知了阿里前端训练营的活动,我加入以后因为当时忙着毕业时间来不及也没怎么学,现在还想学前端的学生朋友可以加入试试应该会很有帮助,字节跳动也有类似的训练营。又面了一家小公司,条件很好,我特别想去,但是没有通过在线写代码的面试。最后投了一家公司,面试很简单,但给了当时绝望的我超预期的工资,我很感谢。入职以后,办公条件很差,工作很忙,但也学了不少东西,直到最近感觉工作中学不到新东西了,同事又感觉对技术没有热情,仅仅为了完成工作,新来的应届生技术水平很差,跟我来的时候完全没法比。工作时间特别长,公司电脑网络封锁,私下难找时间学习,想裸辞又常常听到外面行情不好的消息,觉得现在的工作又还行?想出国重新读书又被当时的低绩点所累,现在就是尽量抽点时间学学技术和英语,这就是我现在的情况。最近的 AI 技术浪潮,让我看到新时代的希望,在这个时间节点,身体健康又变得更加重要,也许多活几年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新技术。
下面聊点别的:
港美股#
看了个视频介绍中国以前的股票制度,实在太不健全和成熟,如同儿戏,现在 A 股也一直停留在 3000 点上下。我所熟知的公司都是在港美股上市,所以更想要加入交易港美股。注册了一个长桥交易平台的账号,还缺一张能够入金的香港银行卡,了解到民生银行可以通过内地见证办理,需要护照和长期签证和门槛 30w,前段时间得知的时候还可以再淘宝花 100 块买尼泊尔签证,现在已经不行了,只能在 (https://www.evisa.gov.tr/zh) 花四百块办土耳其签证,又咨询了银行工作人员得知还需购买 6w 的五年回本的寿险产品才可办理,条件如此苛刻让人难以接受。
区块链钱包#
很久以前开了个区块链钱包买了点比特币(我高中就得知有比特币这东西,奈何当时家境贫寒),买的时候价格已经是高位了,我当时的钱包的助记词还是 12 个中文汉字,刚才想用 metamask 登录 xLog 居然不支持中文提示词,重新创建钱包以后发现 metamask 还不支持比特币,只能选择另一个 coinbase 的钱包了,不过在 metamask 的钱包助记词也能在 coinbase 使用,是已经被加入区块链了吗,有待了解。xLog 登录时用 coinbase 的钱包 app 扫码,先是提示连接了 crossbell,然后等了很久也没有其他提示和下一步操作。过了几分钟后再用 wallet app 扫码提示切换到 Crossbell 网络,还有个警告:"切换到未知网络时要小心,切换前请验证详细信息。"这个是会有什么风险,也有待了解
接下来想写的内容#
- ChatGPT 和 OpenAI 及微软的其他周边项目体验
- 使用 AI 帮助学习英语
- 适合国内用户使用的国外电话卡,用于注册 + 86 无法注册的账号
- 适合国内用户使用的虚拟银行卡,用于支付国内银行卡无法使用的付费服务
- 体验 Midjourney
- 读 React 新文档
xLog 使用体验#
推荐使用 MetaMask 浏览器扩展程序登录,我一开始选的 Coinbase wallet,需要和手机上的 app 交互,两边互相经常收不到消息,体验太差了,不过 MetaMask 钱包收不了比特币。